“起来,不愿做奴隶的人们……”
《义勇军进行曲》在大奖赛总决赛的现场被奏响,五星红旗在冰场正中徐徐上升,46秒的庄严肃静后是来自场馆一隅的欢呼声。
姜零,喻其琛。
两个简简单单的名字却是这场狂欢的缔造者。
新鲜出炉的2013——2014赛季花样滑冰大奖赛双人滑冠军!
他们再次让中国这两个字刻在了大奖赛的荣誉墙上,他们从高空跌落,跨越了低谷,终于再次展翅高飞。
媒体蜂拥而至,众人齐声道贺。
人们像是忘记了他们去年那些嘲讽与讥笑,洋洋洒洒的报道里全部都是赞扬与吹捧,夸她清纯可人,说她热辣吸睛。
短节目的小天鹅,自由滑的旧上海歌女,这两个节目内容天差地别,风格也是两个极端。两者相交带给人们的视觉冲击是短时间内难以忘却,一时间国内外的头版头条都是她的现场抓拍。不仅是体育板块,更包括时尚以及娱乐板块,用后来的话说就是‘出圈了’。
外界媒体的采访通告堆满了冰协的外宣部,从知名体育报到乱七八糟的小报纸都有。
这个世道,有奶就是娘,有钱就是爹。媒体本就是哪里有热度就往哪里凑,是否专业倒成了其次。
送上门来的着一堆采访通告里,老高看见了几个很眼熟的名字。倒不是因为它的专业度或规模,而是因为记住了他们去年的几篇报道。
一个在不了解事情真相的情况下就妄下结论,可以面不改色的污蔑辱骂运动员的媒体,怎么今年还有脸来要专访。
去年姜喻组合大奖赛失利,便是这几家媒体带头不分青红皂白的揣测与恶意引导舆论,才会引发冰协管理层不满,间接导致姜零和喻其琛缺席赛季后半程比赛。
老高不甘心他们就这样被别人拿来吸血,这次是铆足了劲儿要把这个脸打回去。挑来挑去最后留了两家媒体,一家体育届的知名纸媒,另一家则是做视频访谈的网络媒体。现在的年轻人相比起一板一眼的报道,更容易接受较为灵活的视频访谈,而视频媒体所带来的的影响力要远超纸媒。
对于姜零来说,两次访谈经历也是截然不同的,一个围绕着他们的专业方向,另一个则更关注比赛场下的他们。
在两家媒体相继发出了报道之后,吸引来了更多的人关注到他们,关注到花滑。其中网络媒体的访谈视频在网上传播非常广泛,网友的夸赞也是层出不穷。
姜零长得很漂亮,穿上考斯滕的她是自信飞扬的冰上娇花,换上运动服的她又是队里娇小可人的小师妹,而穿上拼接连衣裙的她,颜值完全不输当红小花。
喻其琛倒是一身嘻哈风的穿搭,看起来一点都不像是花滑运动员。但周身的气质依旧让人觉得,阳光运动少年说的便是他。
两个人的外在风格虽然有些不同,但盛在够漂亮,坐在一起是说不出的登对。
访谈视频的镜头里,姜零乖乖的坐在沙发上,认真的回答着记者提出的每一个问题。
“姜零,方便给我们透漏一训练时的趣事吗?”
记者的问题远没有想象中刁钻,姜零都愣了一下,才缓缓开口。
“排天鹅湖的时候,我一度觉得我要死掉了,每天就是压腿,撕胯,压腰。真的就是痛的以为自己骨折了。”
“对,她晚上会偷偷跑去找队医确认一下自己有没有骨折。”喻其琛咧着嘴,毫不留情的揭了她的短。
接下来也用不着记者了,两人开始一唱一和的互相揭短了。镜头外的记者都乐不可支了,他们要的不就是这个效果嘛,她巴不得两人都说点。
“其实天鹅湖这个节目,还是小喻老师比较难一点。因为要在很短的时间里,把他的姿态动作什么的练的像女孩子一样,还不能让他身上的肌肉迷路。”
姜零眯了迷眼,接着说。
“简单来说就是在拥有力量的同时还要做一个身姿柔软的小天鹅。简称‘金刚小天鹅’。”
“木头美人。”
记者最重要的就是要眼观六路耳听八方,非常迅速的抓住了喻其琛话里的亮点。
“木头美人?”
“是我们的自由滑曲目《天涯歌女》本身讲的是一个爱情故事,他的情感色彩是非常浓郁的。姜姜排练的时候始终进入不了状态,就被教练赐名木头美人。”
“哦?”
“就是说她美则美矣,可惜无情。”
镜头看不见的地方,姜姜偷偷拧了喻其琛一下,这人太过分了,还能不能做相亲相爱的好搭档了。
“那是因为你不够帅,好伐?换成胡歌、陈坤我分分钟行!”
“那可惜了,你的舞伴只能是我,以后也会一直是我。”
记者瞅着这和话题的时间差不多了,便不露神色的转移了新话题。
“说起《天涯歌女》,这种类型的节目应该是你们的第一次尝试吧,为什么会这么选择呢”
“我们升成年组了,也是时候该了解一下成年人的爱情了!”
“哎哎哎,你们可还是未成年人呢?”
“少女情怀要理解的啦。”
“其实是和教练组仔细商讨过的决定。”
也许是因为第一次直面镜头,她有些紧张,有回答不好的地方会冲着镜头歉意的笑,这个时候喻其琛就会很自然的接过话题,不让她为难,也不会让记者难接。
而当她在面对专业问题的时候,一改刚刚的羞怯,又变成了赛场上自信大方的姜零。言语间都表露着他们对于花滑的认真与热爱。
“小姐姐全神贯注讲专业知识的样子太迷人了。”
“姜零今年才16岁啊,我16岁在干什么?”
“花滑这项运动是不是对运动员颜值有要求?”
“啊,这个小姐姐真的是又强又美,爱了爱了。”
“这个男伴也很帅啊,长得像吴彦祖!!”
“教练教练,我也想学花滑。”
“不,你不想。”
“这是什么神仙搭档,陪你走过低谷,再陪你飞的更高。”
“姜零和喻其琛超强啊,前年刚升组就连拿两个冠军的天才组合。”
访谈下面的热评里都是清一色的夸赞,网友的彩虹屁都要吹到银河系去了。
访谈播出不过短短几天时间,姜零切切实实的感受了什么叫出圈,先是微博粉丝从几百个一路猛涨突破了万数大关,后来更是夸张到周末逛街被路人认出来求合影。
不过这阵热潮并没有延续多久,网友的热情来得快,去的也快,真正记住了的却寥寥无几。
因为一个冠军,他们就将花滑这个不算大众的竞技项目成功带到了所有人眼前。
尽管可能只是短暂的昙花一现,但这也足够了。
人的记忆是循序渐进的,只要以后他们再拿多一点的冠军,人们自然会记住。
认识。
好奇。
了解。
热爱。
兴趣爱好的培养有着一个共通的过程,越了解越热爱。
而花样滑冰也会同别的运动一样,进入大众生活。
待这一波热潮过去,他们又恢复了往日的生活,恢复了宿舍与训练馆两点一线的训练日常。
此时不过是新赛季刚刚开始,大奖赛的总冠军已经成为过去,四大洲赛和世锦赛还在前面等着他们。
相比大奖赛和四大洲赛来说,这个赛季的世锦赛更是重中之重,这不止是他们个人组合的比赛,还关乎着2014年的索契冬奥会上中国可以有几个参赛名额。
中国的双人滑名将不少,有在2006年包揽冬奥冠亚军的大前辈们,也有和他们同时代的小将。尽管姜喻组合顶着“冠军预备役”的名头,也没有什么用。
冬奥会的参赛名额,所有人都在拼尽全力的抢名额。
上赛季因为她发育关的原因,几乎缺席了整个赛季,自然也就没有拿到积分,尽管这个赛季他们会尽可能的多参加比赛刷分,但如果不能再世锦赛上拿一个很好的成绩,他们依旧很有可能拿不到冬奥会的入场券。
四年一次的冬季奥运会,对于冰雪运动员来说可谓是毕生追求。
一名运动员的职业生涯,能有几届奥运会?两届?三届?
这近在眼前的机会,她不想错过,喻其琛也不想错过,队里更是不想错过。